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1550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等地。 壮族原因地而异,分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等。“布”,意为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1550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等地。
壮族原因地而异,分有“布壮”、“布越”、“布依”、“布土”、“布沙”、“布曼”、“布傣”等。“布”,意为人。音译原来的汉字是“僮”、“撞”,含义不清,1965年在周恩来建议下改为“壮”。
壮族与古“百越”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世纪初创制了壮文。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壮族以农业为主,以大米、玉米为主食,住房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部分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壮族擅长种植水稻,手工艺品中壮锦和束子布驰名中外,陶瓷工艺也颇著名。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戏----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活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
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壮族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春社节、花王节、清明节、庙会 、三月三歌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庆丰节、冬至节、送灶节等。
壮族地区物产丰富,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纺织业和工艺美术颇为发达,妇女擅长织壮布壮锦,花样清新,“点蜡缦”风格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