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和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古至今,传承下来了许多的姓氏,不同的姓氏,出现不同的宗族,就算同性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宗族。中国对历史一直以来就很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宗族的家谱就是一部历史,记录着生命的繁衍生息。中国的每一个姓氏都非常重视族谱的修订,也有很多族谱流传下来。
人们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撰族谱了,不过那时候不叫族谱,叫做牒。到了周朝和战国时期,谱牒得到了发展,朝廷也有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宋元之后,朝廷没有了和这个官职,私家修谱的风气开始盛行。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家家都有一本族谱,修订族谱已经普及开来,成为一种正常的现象。
牒的作用就是“明世次、别亲疏”,也是一个家族姓氏血统流传的凭证。不过在中国很多姓氏为了提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喜欢把一些名字当成自己的先祖,因此也让血统的意义变得不是很可靠。
古代有很多的君王都会伪造自己的出生,喜欢把自己的家族和以前的帝王将相联系起来,用来体现自己才是名门望族,众望所归。比如曹操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曹植说自己是姬姓的后裔,曹操的孙子说自己是虞舜的后代,一个姓氏有三个不同的祖先,说明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祖先。
古代很多家族强行把一些名人作为自己的祖先,这是很不科学的。我国姓氏的来源有很多种,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变化,姓氏的起源也变得非常的复杂。很多人同姓不同宗,尤其是一些大姓,更是如此。有很多的大姓,姓氏的起源已经没有准确的说法了,有的来源有十几种,比如有出自黄帝之后,有王子比干之后,有虞舜之后,有少数民族之后;另有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虏姓之王等。因为姓氏的起源不同,血统当然也就不一样。
山东曲阜的孔姓是孔子之后,但是其它的一些孔姓并不是都和孔子有关系。在古代,很多个国家都有孔姓,比如卫国、陈国、郑国、宋国等等都有孔姓,这些孔姓也都有子孙后裔,但是和孔子并没有什么关系。在清朝时期,全国孔姓都被认为是孔子的后裔,这就让哪些是孔子真正的后裔,哪些不是,变得无从分辨了。
姓氏相同的人,血统不一定相同,随着历史的长期发展,每一代和姓氏不同的人结婚,孩子身上的血统就会越来越多,代代相传之后,最初的血统就会变得十分稀薄,等到数千年之后,姓氏还在,血统已经成为了很模糊的一种概念。因此,现在想要找一个纯正血统的姓氏,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