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薄意雕
什么是薄意雕?薄意雕是寿山石雕刻的专用名词,也是寿山石雕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因为薄意雕浅刻如画,故亦称“刀画”。薄意雕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为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也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雕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据考究,薄意雕起源于清朝康熙时期。清初康熙年问著名艺人杨璇,不但以善刻人物、兽钮名于世,还在表现技法上大胆突破前人藩篱,刻圆雕渗用阴刻法,使作品更臻完善。与他同时的另一位石雕名艺人周尚均,则擅长雕刻弛纹博古平钮,或在印台四周刻浅浮雕锦褥纹和边纹,或在印台四周饰以浅浮雕图案。他们开创了薄意的前身。在雍正皇帝的玺印中有这样几方玺印:第一个时期制作的“恭临皇父御笔”、“御赐朗吟阁宝”、“谦斋”,依自然石形及色泽,刻山石、老松、楼阁、人物,许多地方采用阴线装饰,景物画面充满整个印石,虽然布局稍嫌呆板,缺乏变化,线条刻画不是太流畅,但已经有了薄意雕的雏形;在“万国咸宁”、“用中”、“建中于民”、“和四时”、“诚求”这5方玺印中,前两方为山水人物,其人物采用高浮雕手法,背景山水用浅浮雕,层次分明,后三方则山石耸立,树木婆娑,江帆远影,水榭楼台,犹如一幅幅水墨山水,疏淡有致,平朴之中益见韵致,虽然大多采用的是阴刻手法,但已是相当精致的薄意作品。
薄意雕的特点:一是选材严:多选优质石材,如田黄、芙蓉、鹿目田、荔枝冻等,有皮者尤佳;二是技法高:许多田黄石珍品多出于寿山石雕大师之手;三是相石精:寿山石中的冻石、田黄、芙蓉等名贵稀少的石种,价值极高,雕琢之前,必须认真研究石材裂痕的走向、表皮利用、疤点处理等等,因此有“雕人眼视不敢琢,审曲面势争分毫”之说;四是清石细:根据腹稿设计,作甄别去留,完善雕件。五是作画美:即用笔在石材上画稿,要求画面精美。六是勾勒轻:以尖刀代笔,在画笔线上,浅勾勒线条定位。七是核稿、磨光尽善尽美:校对效果时,有皮者用水,无皮者以粉末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