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自古一直以礼仪之邦来自居的,我们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就已经对相应的礼仪孝悌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时至今日的中国,人们仍然对此非常重视,不注意的话就容易造成尴尬局面,所以酒桌上客套话一定要注意把握。
要把握三条原则
在酒桌等场合上说话,看似千变万化,人言人殊,但大家总会有一种感觉,有些人讲的好,讲的妙,有些人就显得笨拙不会说话,或是油滑太会说话。这就说明,场合上说话,也是有原则的。
原则一:言语要真诚,忌夸张油滑
很多人误以为“会说话”就是要说的天花乱坠,所以有时候还要引经据典,拽文,或是油嘴滑舌。这些都是很大的忌讳,无论是内部的亲戚、家人、朋友的聚会,还是比较严肃的和同事领导、客户一起的酒局,都不需要油滑。
和内部人说话油滑,显得你不实在,不真诚;和外部人说话油滑,显得你不礼貌,不庄重。
所以,当你想不出什么好词的来的时候,就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和他们交流的?心里到底想说什么?想到了,就可以说,不必一套一套的。比如,和长辈敬酒,未必要说“长命百岁,长寿健康”之类,不妨直说:“爷爷奶奶,平时在学校可想念你们了,这次回家终于见到你们了,我可高兴啦。”这样会显得你特亲,特真诚。婚礼上,新郎你不熟,新娘是你闺蜜,这时候你也说什么“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就俗了,不妨就直说:“新郎,以后对XX一定要好”或是“新郎,我这个人有时候认情不认理,以后你们不管谁对谁错,我永远站我姐妹”等等。
原则二:语言要简练,忌长篇大论
无论是什么酒局饭局,到你了一定要干脆利落,三言两语完毕,千万不要表白起来没玩,特别是别人还端着酒等着喝的时候,更是不能让别人端着酒听你一说就三五分钟说不完。
原则三:点缀需精炼,忌引经据典
有时候,在敬酒时加上一两个流行的词,或是引用一两个典故,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切忌引用起来没完,流行的网络词语说多了会显得你对别人不尊重,在场的非同龄人也未必听得懂;引经据典太多,则又显得你拽文,不接地气。
可采取两个顺序
敬酒时,如果遇上需要站起来说好几次话的场合,比如在山东,有时候一个人要敬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酒。这就可采取两个顺序。
一个顺序是从老到幼,从大到小。
如果需要多次带酒。第一个酒一定要敬酒局上的老年人,哪怕主角不是他们;第二个则是中年人,或是同龄人;第三个,可以说话给小辈们。这个比较适合家庭宴会。
在单位同事的聚会上,这种顺序就不必说了,肯定是按照级别来。
另一个顺序则是在一些难以判断长幼,比如朋友聚会。那就从自己的左边开始,打一圈即可。
小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来了解和掌握身边人的性格或者当下的局势来作出分析,关于酒桌上就更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