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乐器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起源,有的是因为一些故事,有的是因为一些诗句而来,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早以前就成了琴棋书画中的琴,所以能想象在当时琴的重要性,在中国乐器文化中古琴是其中之一,那么古琴到底起源于哪里呢?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往下欣赏。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为中华文化中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备受后代先贤所器重。其与书法、绘画、围棋并为文人雅士所必备之艺。故有“琴棋书画”四雅之说。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物品。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起源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上古时期中华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和证实,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古琴本身就充满着传奇,他的神秘色彩一直就是一个远古的神秘的文化符号,他包容万象,可谓容纳宇宙,贯通千古,是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琴身长3尺6寸5分,正是一年的有365天的代表;琴面为弧形,则象征着“天之为圆”,琴底为平面,则又象征着“地之为方”。另为古琴上有13个徽点,用以标志泛音的位置,则代表着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最初,古琴有五弦,代表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同时又代表着“宫、商、角、徵、羽”五音;大约公元前1000多年,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后来,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兵必胜的信心和战斗的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于是古琴有五根弦演变成为今天的七根弦,史人又称之为“文武七弦琴”。
小结:原来古琴的起源是跟一些传说有关,而且最早文字是在《诗经》,给我们后代也留下了很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古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