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丰富,不仅有许多好吃的菜肴,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卉、水果,南方更是旅游的一个好去处。在岭南文化中,有连州三宝,有禅宗南宗的三大祖庭,河源三宝……其中有相传四朵文化奇葩,是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瞧瞧吧!
所谓的岭南文化的四朵奇葩便是:采茶戏、花朝戏、客家山歌、龙川杂技。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地区和岭南一些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类别,产生年代大多是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种类繁多,各地特色鲜明。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的,是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是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
花朝戏,为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紫金山区土生土长的汉族民间戏曲。其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语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及东北部客家地区。其鲜明特点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客家山歌,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龙岗、盐田),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区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客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
杂技在龙川有悠久的历史,民间群众基础深厚。被誉为“南国艺坛一奇葩”。龙川杂技始于民间文化,经过整合与交融,是集舞、摩技、蹬、攀于一体大型杂技艺术形式,成为龙川乡村民间文化的文化艺术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变化层出不穷,如《咬花》、《顶碗》、《走钢丝》、《足蹬》、《椅子顶》等节目,充分地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