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皮影戏的人都会觉得皮影戏看着很简单,就是一些皮影用一些叉子装起来然后表演的,但是并不是这么的简单,真正制作起来是非常的难的,需要学习很久而且还要很有耐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皮影戏陈雪月的资料介绍,一起看下中国戏曲文化吧。
一盏青灯,千年旧事。方寸间,光影暗流转。丈八纸窗,三尺生绢。一盏灯亮起——影子戏。
一双巧手,六根签子,百张影儿跳动。蹭蹭蹭,钹铙鼓乐声。浓浓方言腔,笑尽出掌中。很难将古老的皮影戏,与眼前的八零后陈雪月,联系起来。
她十九岁学皮影,如今已经十七年。她曾将皮影戏唱到戛纳。展示在加拿大。在逐渐为人所知后,她才终觉松了一口气,对得起姥爷去世前的嘱托:学会他的皮影,并将这手艺传承下去。
姥爷孙庆臣在世的时候,是颇具名望的皮影老艺人,因为演丑角猪八戒最好,得绰号“丑孙”。陈雪月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不能给她买玩具,姥爷就用纸,绞了个孙悟空影人给她玩。从此她喜欢上了小影人儿,得空就缠着姥爷演影子戏。在她幼小的心目中,姥爷双手既可舞动百万精兵,又能让八仙从天而降,厉害极了!
一九九九年姥爷病重,想把皮影戏的手艺传给儿孙,但是几个儿子都不感兴趣,孙辈又太小,就把陈雪月叫到了跟前,问她是否愿意学。她毫不犹豫答应了,但仅半年姥爷就因病去世,许多技艺还没来得及传授。犹豫几个月后,十九岁的陈雪月揣了二百元钱,只身来到北京,找姥爷临终前交代的“皮影周”,周树飞师傅拜师学艺。
周树飞师傅不收,把她拦在了门外。她就在门口一站四天。当时三九天,北京特别冷,她的手和脚都被冻伤,并且落下了根。周师傅一看,小丫头有倔强的劲,动容了。开门让她进了屋,说如果能够静坐八个小时,就答应收她为徒。“我四天几乎没怎么吃饭,已经快饿昏了,坐了四个小时之后就感觉撑不住了,但咬牙必须坚持。”陈雪月说,凭着这股倔劲,她挺过了八小时,中间没吃饭也没上厕所。
等到开始学,陈雪月才明白,师傅并不是有意要为难她。一个精美的影人,要求线条图案点线分明,虚实相兼。简而不空、繁而不乱,制作流程十分精细。
首先选好驴皮刮制,要四次精致细作,把皮刮薄透亮。然后,用铅笔勾勒角色的,线条轮廓。用钢针设计图案纹样,描绘在皮面上。雕刻。敷彩。最后装签子。每一个皮影雕刻下来,至少需要刀。这就要看你能不能坐得住,能不能静得下心。师傅当初不愿意收她,就是担心,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不能忍受这份辛苦枯燥,最终会半途而废。可没想到这个八零后姑娘,一点也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规规矩矩的一学就是多年,成了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
二零零八年周树飞带着陈雪月,参加戛纳电影节开幕式,表演了《功夫熊猫》皮影戏,让老外们大为惊奇,获得了热烈掌声。
二零一一年她参与电影《功夫熊猫2》里,“白孔雀”皮影形象的创作。
二零一三年去加拿大,参加中国文化民俗展示。
均受到热烈欢迎,陈雪月特别自豪,“离完成姥爷的遗愿,又近了一步。”
最开始的几年,这个手艺并不能带来收入,许多人劝她离开这个行业,都被她严肃地拒绝了。
九零后几乎没有人学,八零后做这个的也不到七十个,如果她不继续坚持,用不了多久,这个“中国最早的电影”就再也看不见了。
演出时候小孩子们,对皮影的好奇和喜欢,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
传承其实缺少的不是传承人,而是接触传承人的机会。
如果让更多人了解到皮影戏,一定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并且愿意从事它。
她将陕西皮影的细腻,和北方皮影的粗犷完美结合,创新改良成更让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Q版。
教小朋友学习刻皮影、唱皮影戏。进社区做公益表演。
还专门成立皮影馆,收集了许多古老皮影。
其中的镇馆之宝,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曾经有外国人想买,愿意花三百万,被她拒绝了。
“他们都说我傻,但我觉得我不傻,也不是没有心动,可老祖宗留下来的,多少钱我都不能卖。”
现在的陈雪月,已经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坚持和传承皮影手艺。但她非常遗憾:外公永远看不到了。
“哪怕外公不能再刻皮影,但只要他在,只要他能亲眼看到,我将馆建起来了就好啊。”她哽咽着说。
有一次《穆桂英挂帅》演出结束后,一个老人偷偷叫住她:姑娘,你的这个头茬安错了,你们这个戏应该安武将的头茬……她激动得差点掉泪下来,终于碰上懂行的了。
放佛又看见了姥爷,依皮成形,借光树影,五指翻飞在向她传授,当初未来得及教的技艺。
默默的与她并肩,行走在这段人烟稀少的道路上。
用十七年的青春静坐八小时。陈雪月背负的不仅是姥爷的遗愿。她盼着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一起留住这份古老的美丽。“只要前面的路还有一线光明,我就想从那个夹缝中生存出来。”
小结:学习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艰辛,看皮影戏表演的人事无法了解那种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