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与健康的联系
通常对这一抽象的理论感到费解,其实,它是一系列中国本土化的自然法则。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有些人认为五行中的“行”是走路,这是个绝对错误的概念,《易经》中的乾卦里有“天行健”,这里的“行”指的是运动,用科学的语言可以解释为“动能”。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其分为五种,即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为五个种类的代表符号,因此这里的“金”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黄金,“土”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孕育植物的泥土。《易经杂说》中如此解释五行: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是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由于对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都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树木、草、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
水,代表了有流动性,能川流不息的物质;
火,代表了热能;
土,代表了地球本身。
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五行平衡,自然界就风调雨顺,此之谓“生”。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果五行失衡,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此之谓“克”。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佛教和道教中都认为人体像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与自然界中的五行是相对应的,中医更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补充阴阳学说。中国养生文化的学者们根据每种元素的共性做了生动的类比: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内脏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的问题。于是,人体五大重要脏器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描述为:
“生”:肝 → 心 → 脾 → 肺 → 肾(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eepy.cn“克”:肝 → 脾 → 肾 → 心 → 肺(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关系可以这样解释:木生火,木头燃烧产生了火。肝循环系统正常,那么心循环系统才能正常;火生土,火熄灭了以后木头的残渣便是土。心循环系统正常,那么脾循环系统也才能正常运行;土生金,金从土壤中被发掘出来。脾循环系统好,才能保证肺循环系统的正常;金生水,自然界中,石能让水顺着岩缝穿流。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是肾循环系统保持正常的前提条件;水生木,水是木生长的必需物质。肾循环系统好了,肝循环系统才能正常。木克土,木可以在土下破土生长。肝循环系统异常导致脾循环系统的紊乱;土克水,土可以阻隔水流。脾循环系统异常将导致肾循环系统的不正常。水克火,水能熄灭火。肾循环系统的病变将造成心循环系统的异常;火克金,火可以将金融化。心循环系统不正常,肺循环系统也不能正常运行;金克木,金属能够切割木头。肺循环系统异常会导致肝循环系统的紊乱。总之,五行平衡让自然界风调雨顺,人体内五行的平衡带来的是健康。
古代各时期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特有的中医学,其与五行学说互为补充,衍生出了中国五千年养生文化。比如四季进补。
春季,人体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宜扶助人体正气,清除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春季易受风寒,五行属木,人易怒目伤肝,因此应以养肝护肝清肝火为主,辅以增加营养。夏季温热,容易受暑气,五行属火,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食欲不佳,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理脾胃,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充足,身清气爽。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经春夏的调理,则此时应补充适当营养,使气血充盈、形体壮实。冬季,草木凋零,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五行属水,此时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以测五行养肾、养藏、养阴为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