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我国拥有最多教徒的一个宗教,它也是世界三大教会之一,影响力深厚。寺庙是佛教法师信徒们传播佛法、信徒上香祈福的一个宗教场所。普济岩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始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寺庙大全吧。
普济岩,位于长泰县岩溪镇圭后村,是一座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庙宇。199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普济岩始建于唐代,址于圭后村附近的福金山(塔寨山)。历经唐、宋、元朝,庙宇因年久失修而倾圯。明弘治末年(约1499年~1505年),由圭塘叶氏裔孙叶(曾任广西桂平县县令,后告归)、叶仪(任广西恭城县县令)等名士聚族亲公议,重建普济岩。为了方便信徒参拜,将普济岩迁址建在圭塘的中心地带(即现在普济岩的所在地)。重建的普济岩,基本按照原庙堂的格局,并采用原庙堂的石料等遗物。至清乾隆初年,普济岩又破烂不堪。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圭塘又聚众重修,扩大建筑规模,进行精致装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又重修普济岩。1993年,由台胞叶先生倡议,再次重修普济岩。经历代维护及修缮,普济岩依然保持明、清的建筑风貌,古香古色。1996年7月,普济岩被列为长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岩建筑面积559平方米,坐北朝南,系石砖木结构。门面开阔,设石雕“三穿门”,配透雕石圆窗,中门边置精美的石鼓,雕有花、草、鹤、鹿等图饰,雕工细腻。门前走廊两侧各筑一道翘脊小墙,两墙遥对成“八”字形,墙面塑浮雕飞龙、猛虎,富藏龙卧虎之意。屋顶为单檐硬山式,屋脊饰有双龙戏珠、飞禽走兽、排楼、人物等瓷雕,色彩华丽。
普济岩分门厅和正殿,中留天井,天井左右设两小厅。门厅宽敞,开间跨度较大,檩梁间镶有和尚扛梁的木雕,形态活灵活现。正殿梁架结构复杂精巧,雕梁画栋。厅堂有圆石柱、雕龙石柱和八角菱石柱。雕龙石柱底径0.33米,有神龙攀绕而上,配有小龙跳跃、鱼儿遨游,寓鲤鱼跳龙门之意。八角菱石柱雕工精湛,刻写“九座灵坐涌出慈云数朵,方塘活水挹注法雨千重”对联。柱基有圆鼓形、四方形和八角形,雕刻各种动物,栩栩如生。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九座灵坐智慧光佛,沿革于唐朝普济岩。殿堂上方悬挂“方塘一鉴”横匾,为叶氏族人重修普济岩时所挂,用以彰扬先哲精神,激励后辈进取。“方塘一鉴”取意于朱熹《读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厅堂两侧墙上镶有乾隆辛丑年维修普济岩时装饰的两块石匾,分别题写“景福”、“灵光”,字迹清晰、优美。
天井左右设两小厅,西厅供奉“三公”。“三公”为宋代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置有木龛,龛联为“协力驱蕃激扬浩然正气,同心报国更见殷后三仁”,概括了“三公”的高风亮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为南宋大臣,竭力扶持宋室。德祜二年(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宋皇族逃亡南下。宋帝赵在逃亡中身故,遂立赵昺为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扶宗赵、赵昺,转战于广东一带。后来,文天祥被元军所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着名的《正气歌》,于至元十九年英勇就义。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攻陷张世杰、陆秀夫与宋帝赵昺居住的崖山(今属广东新会县),张世杰在海战中阵亡,陆秀夫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背着年仅9岁的赵昺投海而死,宁死不降。“三公”的事迹感人,世间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