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最早的元谋人到现在有170万年了,文明史的发展也有五千年了。中国的文化是多彩多样,底蕴也是比较深厚,正是这样世界上最难学的是中文。中国传统文学中有纵横家这么一个记录,大家知道它是因为什么没落的吗,下面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社会,如果我们把它的人们的生活区域大体划分为乡村、县城、都市三个范畴的话,你会发现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代表着传统文化。
庄禅两家出世者不算,即以入世者而论。
乡村文化代表的是儒家文化。县城文化代表的是纵横文化,都市文化代表的是法家文化。
什么是纵横呢?说白了,横也是他,纵也是他。纵横家的标志是口才好,胆子大,志气高。
纵横家一般出身与城市周边或者县城地区,纯粹的乡村人做不了这种策士,因为他们的生活空间太大,经常是一个人默默地劳作或者放牧,他们感受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平时人际间对话的机会极少,练不出那一流的嘴皮子。话这种东西是越说越多越说越清楚的,说不清楚话的农村人只好去做诗人。
乡村基本的生存资源容易满足,又很少见到富贵人家,即使见到,也觉得跟自己完全不搭界,所以也没有攀比的意识,因此就没有对功名富贵的极强上进心,加之大家又都是贪生怕死的,所以另外两个先决条件就不具备。
真正的都市人或者富贵人呢,接触的多是陌生人,又对规则以外的东西比较淡漠,而且贪恋安逸,忙着去享受变态的生活,不会冒风险出去忽悠。尽管县城和都市都是一个由人构成的范畴,但县城的人际关系,没有熟到全部都是你不能伤害的亲友的地步,又没有陌生到像都市那样你可以完全按照规则来运行事件,在这个半生半熟的人际圈子里,最考验人的变通能力了。
县城人眼睛里整天看着高车大马,自己却只是破门枯井,生计本来就半靠忽悠,道德约束也宽松,眼里见的暴力事件也多,胆子也大,所以最具备纵横家的资格。纵横文化的思维是藐视现状和规则,富于想象力,以实利来评判价值与道德。
纵横家都是一些能人,如果他们去做好事,他们做得成,但是最后自己要吹嘘和请功,他会把自己的功劳记一辈子。他们也可以去做好人,那只局限于面对自己的亲人,面对外人,他们永远是敌视和算计。他们也可以说好话,那是在他刚刚与人见面的时候,但是他们是说翻脸就翻脸的。在他们的口中,实用性的社会交际受到极强的崇尚,也就是他们常说的,靠朋友挣大钱。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履历,谈论高远的梦想,打碎秩序的矜持,钻研社会的漏洞,然后像老鼠一样圆滑地钻进去。
儒家文化的时代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瓦解了,乡村已经不再拥有一片情感和面子的自留地,那方水土已经被下行的县城文化所浸染。
二战以后,县城文化首先依托港台文化实现了与美国文化的对接。金庸建构起来的江湖世界充满了县城文化的思维。改革开放以来,代表纵横文化的县城文化由于受到美国文化的激活,一度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辐射为整个社会的文化。
我们现在正处在县城文化向都市文化转轨的过程中。说白了,也就是城市化的进程中,那也就是纵横家向法家的过渡中。当社会规则渐趋完备,社会秩序渐趋形成后,纵横家的时代将会轮回性地消歇,正如他们在秦汉时期的消歇。
就像鲁迅先生讲的,狂人看穿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自己恐怕也难免浑身的血污。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尽快重视起规则和秩序的作用,提起对它们的尊重;我们也要重估和辨清口才与智慧的实质,我们也要召唤尊严和洒脱的意义。
我们谈及传统文化,经常提到儒、道、法三家,其实民间文化中影响更大的隐性文化是纵横文化。前一阶段的东西方文化融合,实质是纵横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儒道法精神与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精神的深层融合尚未开始。
在中国社会,49-79年纵横文化表现在对权力的争夺上,80-10,纵横文化表现在对利益的争夺上。在未来的30年,我尚不知道它的去向。
总结:对于它的没落,有很多的看法,有人说时间能检验一切,好的文化才能留下来。这是比价偏见的,因为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去批判以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