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龙生九子老大赑屃 正文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龙生九子老大赑屃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xì)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xì)

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赑屃有多种解释:壮猛有力貌;指作气用力之貌;凝重貌,强劲貌;大而重貌;蠵龟的别名。旧时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赑屃状,即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用来代指石碑;负载;引申为担负重任。
他力大无穷、好做善事、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是财富、长寿、吉祥的象征。传说他是祛邪、避灾、祈福、护宅的守护神。



石碑介绍
一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汉族神话传说赑屃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又称龙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稳步的向前走,总是不停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城南四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起源
在古代蛇与龙是一体的,蛇即是龙,龙既是蛇。又因为有“龙,鳞虫之长;麟,毛虫之长;凤,羽虫之长;龟,介虫之长。”所以在汉族民间蛇与龟的结合,常被龙与龟的结合替代。赑屃由最初的龟状(玄武)演变为龙头龟状,这也是汉族民间流传很广的玄武形象。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因为在唐宋之前的赑屃头为龟形,状玄武,以后逐渐龙化,致明清纯为龙首,独角,角于头顶中身生。贔屃,龙之子,是我国独特文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值得我们珍惜。

关于它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龙龟说
龙与龟图腾的直接结合。根据摩尔根闻一多的图腾学说,可以将图腾的形成分为以下几种:
1:合婚图腾,表示两族的联姻关系,两族徽根常作为并置排列形,或连体排列,或作交连形。此为合婚族徽根。
2:父母双亲系分化的子女系图腾,作为父母双亲组徽根连体排列,并以下传血亲的族根为主体位。即若以母系下传则以母系徽根为本体复合父系徽根,反之亦然。
3:子女氏族重新册命分氏,另立原生图腾,本氏原生图腾为主体形象,或所自出祖先氏族徽根铭于原生图腾形象某侧的次要地位,复合为新的族根。
所以说,贔屃的形成是以龟图腾为主,龙图腾为辅的一个复合衍生族徽。是一个氏族的象征。
但这种说法仅是从理论上得到的,而在考古方面没有得到证实,所以说这种说法仅是种猜测。

玄武说
是玄武的变体。《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呼太阳神使承卫也。”洪兴祖补注:“说者曰:”玄武为龟蛇,位在北方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文选》注:”龟与蛇交,曰玄武。“《礼记。典礼》注:”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疏:”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玄武,北方之神。“
可见玄武是龟与蛇的联合体。是古代颛顼族的族徽。颛顼族与东夷太昊,北狄黄帝,西戎炎帝均有血缘关系。黄帝天鼋氏,少昊玄枵(鸷)又作玄嚣。玄嚣为苍龙,枵为凤,即风姓。玄枵与玄嚣分别表示了少昊与太昊间的联系。嚣、鼋,上古皆鱼属。所以轩辕裔鲧又写作鲧,实际是鼋,三足鼋为能。颛顼亦鼋属,为大龟,龟亦鱼类,即有甲之鱼。所以《山海经》说颛顼死则复苏,化为鱼妇,或半人半鱼。是示其祖先为鱼类。然北狄之地本是天鼋氏大本营,南下征服东夷太昊、少昊、蚩尤后接受蚩尤的蛇图腾,画蚩尤像威行天下,于是使蚩尤余部归降,进而融合,遂有黄帝族内的蛇族,并使其师卫于轩辕丘帝都四野。黄帝蚩尤族合族徽即是玄武,颛顼之父族为韩流(豚韦),为黄帝裔,故颛顼继承黄帝王族族徽玄武,为帝位象征,便是“北宫玄武”。
而自古“龙”即是“蛇”,这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从迄今为止的地下出土的文物来看,无论玉龙、陶器龙纹或用蚌壳、卵石摆的龙,形象都是蛇身。
2:古代典籍中保存了大量关于龙就是蛇的记载。王允在《论衡》里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又说:“龙鳞有文,与蛇为神;凤羽五色,与鸟为君。”点明龙是神蛇。郑玄注《尚书大传》云:“龙,虫(蛇)之生于渊,行于无形,游于天者也。属天。蛇,龙之类也,或曰:龙无角者曰蛇。”《述异记》引汉族民间传说:“水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确定龙是由蛇化来。
3:自古以来“龙蛇并提”几曾见过“龙鳄”连文,这是原始龙以蛇为原型,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心理的反映。
4:《史记》与《汉书》中记述到刘邦酒后斩了一条白蛇,后来编选为赤帝子杀白帝子的故事。“帝子”当然是龙,可他的本相又是蛇。若没有千古相传的民俗作为心理依靠,刘邦岂能用这样的鬼话来愚弄人心?
5:从传统观念来看,龙未升天时,它的习性与蛇相同,也是蛰伏在泥土中。所谓“龙蛇之蛰”(《易。系词下》)“龙蛇泥蟠”(《后汉书。张衡列传》),而蛇得了神性也可“腾云驾雾”(《韩非子。难势》)
6:原始龙的形象,在上古时代就通过族群迁移和族间文化交流向域外传播了。古印度佛经中多龙王、龙女故事。但龙的概念,实自古代中国传入的。从佛经经典,对龙的描写来看,龙也是蛇属之长。《善见论》卷一七:“龙者,长身、无足。”显然是原始龙蛇的本体。
7:汉人尝把蛇与龙联系起来看,因为从形体上看,蛇与龙极相似,在十二属相中,汉族民间称蛇为“小龙”,又称蛇蜕(蛇皮)为“龙皮”,宜兴一带有俗语云:“成了龙,还是蛇肚里出生”湖南歌谣中有“南蛇蜕皮就变龙”的歌词。《梦广杂记》卷十说:“潮州土俗,以蛇之有青色者为青龙,奉之如神。每岁二月望到,经涂为舆,管弦钲鼓,舁之以迎。名曰迎青龙。”
8:明杨基《眉庵集》八《天妃宫题赠道士沈雪溪》诗:“月明贝阙金银气,日暖龙旗贔屃纹。”杨慎《引庵全集》八一《龙生九子》:“俗传龙生九个,……一曰贔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跌是也。”


相关文献
有关赑屃的关联文章和句子,经查阅有以下几例:
1:明·杨慎《升庵集·八一卷九五》
明·杨慎《升庵集·八一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蚆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镮;八曰狻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2:《玉篇》
《玉篇》赑屃,作力貌。
3:《文选&middot;汉张衡<西京赋>》
《文选&middot;汉张衡<西京赋>》:&ldquo;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rdquo;三国吴薛综《注》:&ldquo;赑屃,作力之貌也。&rdquo;
4:《元诗选&middot;柳贯待制集&middot;<浦阳十泳>》
《元诗选&middot;柳贯待制集&middot;<浦阳十泳>》:&ldquo;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古角见嵯峨。&rdquo;猛壮有力貌。
5:《左思&middot;吴都赋》
《左思&middot;吴都赋》:&ldquo;巨鳌赑屃,首冠灵山。&rdquo;
6:《本草纲目&middot;介部》
《本草纲目&middot;介部》:&ldquo;赑屃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rdquo;
7:《疏&middot;正义》
《疏&middot;正义》:&ldquo;西京赋云巨灵赑屃以流河曲。&rdquo;


文物出土
2013年3月26日,河北省吴桥县安陵镇小齐村的村民们偶然发掘出5块石雕,包括一对赑屃、两块碑额和一件石墩。初步鉴定,这些文物为明代寺庙遗存,对研究当地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和宗教活动有一定意义。
这些&ldquo;宝贝&rdquo;的发现很偶然。3月26日,小齐庄的村民们自发修路,来到村北头的土岗上取土,没想到刚挖下去1米多,就挖出了这5样东西。这对赑屃身长约2米,宽1.3米,高约80厘米,是一雌一雄,每只重约1000公斤。两块碑额方方正正,每面都雕刻着三条龙,形象生动,碑额正面中心刻有&ldquo;重修法藏寺记&rdquo;的字样,另一面为篆书,字迹暂时无人能识别。赑屃和碑额均为青石雕刻。
吴桥县文物保管所负责人杨双印介绍,这一地区曾建有寺庙,名为法藏寺,据推算始建于唐朝,最后一次修缮在明代。根据《吴桥县志》记载,法藏寺毁于清光绪年间,仅留台基。杨双印介绍,赑屃和碑额可能是该寺庙功德碑的一部分。该寺庙台基全省文物普查中已被列入文物保护点,已发现的遗存已按照相关程序上报上级文保部门,等待进一步发掘。

山东青州
2013年10月17日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该市偶园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从偶园街南侧发掘出土了一尊大型赑屃,经青州市博物馆相关人员鉴定为明代赑屃。
这尊赑屃身后侧断裂,背上雕刻有精致的花纹,眼睛、耳朵、颈部雕刻都很生动,其颈部向一侧弯曲,全长约2.6米(还不包括断裂的后半部分),宽约1.2米,整体呈龟形,背部中央位置,有一处宽约0.66米,深约0.3米的石槽(石槽后面残缺,无法测量石槽长度)。最具特点的是这尊赑屃的颈部向左侧弯曲,眼睛、耳朵以及头顶、背部的精致花纹加上赑屃身上刻有的爪子及颈部纹路,使这尊赑屃栩栩如生。
据青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庄明军称,根据赑屃的石质以及雕刻工艺来看,应该和衡王府的石牌坊同时期,但就其呈现出来的特点看,在古代石雕赑屃中不多见,甚至在历史记载上也很少见。庄明军还介绍说这尊赑屃也有可能是镇街的祥兽,也或者是放在石牌坊两侧的。 赑屃为古代祥兽,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中最小的儿子,力气很大,只有皇帝御碑或者规格非常高的碑才会是赑屃来驮碑。

安徽砀山
2013年5月,砀山县高铁新区王集村村民在麦田里挖出了一个重约四五吨的大石龟。据文物部门鉴定,该石龟约建于400年前明崇祯年代,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在王集村一片麦田里,大石龟&ldquo;斜躺&rdquo;在一个近3米深的大坑里,满身黄土。石龟长约2米,宽约1.6米,厚约0.7米,龟身各部位保存完整,龟甲纹理依稀可见,龟背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断切面。
村民王忠生说,解放前,这里有一座王家庙,石龟就在庙里,龟背上还驮着一块石碑。碑文上说是崇祯十二年立碑,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后来,王家庙逐渐败落,石碑被人拉走,由于石龟太重,难以移动而保留了下来,后来因其占地面积大,耽误种地被村民埋在了地下。郑徐高铁修建经过这里,石龟才被扒了出来。
据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徐德平介绍,这只石龟其实是赑屃,和龟相似,细看有差异。赑屃是龙头龟身,是功德、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经常可看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砀山县境内现仅保存3个赑屃,这个是最大的,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当年王家庙的规模很大。这个赑屃因长期埋在地下,保留比较完整,龙头没有损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府前街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ixi)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有关专家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

岳飞庙
2013年12月6日,汤阴县旅游局称在岳飞庙景区挖掘出4座碑额和6座碑座。经初步考证,这些均是明清时期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而其中一座刻有&ldquo;御制&rdquo;字样的碑额和一座赑屃形状的碑座十分引人注目,但&ldquo;御制&rdquo;碑额和赑屃碑座是否与乾隆亲撰御碑有关,还需进一步考证。
&ldquo;御制&rdquo;字样和赑屃碑座,显现碑主人尊贵身份
此次共挖掘出4座碑额和6座碑座,分别暂存在两个庭院内。其中一座碑座为赑屃形状,赑屃前足紧收,伸脖抬头,全身长约1.7米、宽约0.91米、高约0.5米,其背上刻有精美的花纹,眼睛和颈部雕刻都很生动。随赑屃出土的还有一座长约1.1米、宽约0.94米的碑额,上为二龙戏珠浮雕图案,中为篆体&ldquo;御制&rdquo;二字,周边雕刻有盘龙纹饰,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经初步考证,这些均来自明清时期,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而刻有&ldquo;御制&rdquo;字样的碑额和赑屃形状的碑座也表明碑主人身份的尊贵。
相传赑屃为龙的九子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善驮重物,外型似龟,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
岳飞庙相关负责人推测,或为保护石碑而埋于地下
这些碑额和碑座是岳飞庙景区在进行安防、消防工程的施工中发现的。据现场施工负责人黄师傅介绍,当消防管道铺设至肃瞻亭院内时,施工人员正在挖掘地面泥土,只向下挖了二三十厘米就露出了其中一座碑额的一角。发现后就立即向景区负责人进行了汇报。首先挖出的是1座碑额,之后向周边顺势进行挖掘,共挖出3座碑额和3座碑座,其中就有&ldquo;御制&rdquo;字样的碑额和赑屃形状的碑座。随后管道铺设至西边的觐光亭院内时,又挖掘出1座碑额和3座碑座。
&ldquo;御制&rdquo;碑额和碑座,疑与乾隆有关

河北村民家
河北廊坊霸州市信安镇村民李砚峰在家中掘土时发现一古代文物,经当地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鉴定,为距今800年金代赑屃,目前已被收藏在霸州市文物管理处。
2014年10月初,李家准备翻盖房屋,挖土到50厘米时发现有一石头露出来,李怕不小心破坏了,立即给文物管理处打了电话。10月9日,文物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把&ldquo;石头&rdquo;挖掘出来,这尊出土文物经鉴定为赑屃,该村之前是万佛寺遗址,万佛寺于金朝所建,所以推测赑屃为金朝时期雕刻而成的。
出土赑屃全长约1.6米、宽约1.3米、高约0.4米,重约两吨,整体呈龟形。这尊赑屃颈部向左侧倾斜,眼睛、耳朵以及头顶、背部的卷云纹清晰可见,十分逼真传神,赑屃背部留有承放石碑的凹槽,但在现场未找到石碑。


建筑运用
江苏涟水嵇安墓碑就是此神灵驮着的。
徐州市工地挖出明朝70吨驮石碑赑屃位于江苏徐州市中心的苏宁广场工地内挖出一座扛着石碑的赑屃(b&igrave;x&igrave;),引起广泛关注。经专家鉴定,这是明朝景泰年间文庙内的石碑。该石碑已置于博物馆保管。


龙有九子
1.老大囚牛(qi&uacute; ni&uacute;),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aacute; z&igrave;),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ch&aacute;o fēng),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4.四子蒲牢(p&uacute; l&aacute;o),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iacute;),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grave;x&igrave;),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7.七子狴犴(b&igrave; &agrave;n) ,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ugrave; x&igrave;),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龙生九子老大赑屃

《龙生九子之六:赑屃(bì 龙生九子老大赑屃》来源于网络。本文任何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建议,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https://www.qiming0.com/article/21926/2847367.html

相关推荐

宝宝取名如何讲究字音 给孩子取名有什么讲究

在语义和字形讲究其础上,还要讲究字音琅琅上口,使名字响亮,便于传播,要做到这一点,卜易居姓名测试网提醒家长,给宝宝取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姓和名声母和韵母相同。例如:“王”(wang)是由声母w和韵母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王文”(wangwen),因为声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同样地,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2)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同音。例如:赵诗、韩渊、杜子达等名,看字义
宝宝取名如何讲究字音 给孩子取名有什么讲究

时尚搞笑的群名字 时尚群名称

我们对群的存在应该不陌生,群就是QQ群,微信群等,当然也指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角,宠物群等等,不过在多数情况下一般都是指存在于社交软件中的群,那你有属于自己的群吗?或许有些人,有些人没有,但是加入的群应该数不胜数了吧!那么你是否有观察过他们的群名字呢?其实很多人在加群的时候对群名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好听、好记、好念还要时尚洋气。所以当你想自己建立一个群的时候,群名称的命名就需要多多注意,那么怎么样
时尚搞笑的群名字 时尚群名称

越看越喜欢的宝宝小名、乳名,你知道吗? 乳名

姓名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学问学术的脉承之一,是中华民族以姓氏文化与名字文化为根基,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实用的社会人文标识、交流工具、延续载体的学问学术。是以人为根,表达、传播、交流、研究人、物、事、业的能量的延续,是以人为本逻辑思想学的分类、来源历史、型态改变、地理分布、文化意涵等的一门学科。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不怕生错命,就
越看越喜欢的宝宝小名、乳名,你知道吗? 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