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每逢这个节日都是满满粽叶飘香,对于吃货们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当然了,除了吃,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其中“躲端午”就是民间流传的一个习俗。素有,躲端午是针对新嫁或已嫁之女的说法,究竟如何,咱们来黄历查询栏目看看!
躲端午是针对新嫁或已嫁之女吗
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这种社会现状,其实并不会让人意外,但是在如今,躲端午的习俗,已经很鲜见了,基本绝迹。
躲端午的另外一种解释:
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云:“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后随阴阳观念传入,“恶”又指盛阳,如《论衡》对“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论衡》将五月“恶”的理解或归之于“太阳”以及阴阳术数中“盛阳”,惧畏仲夏五月“太阳”、“盛阳”。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嘉靖隆庆志》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