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正是因为这民族的多样性,才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看起来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的将之传统好好的发扬和传承下去,就比如说水族的一些节日,我们就很有了解的必要。
节日
水族的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节日繁多且各具特色,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卯节、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等。
端节
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节日里杀鸡宰鸭吃新谷,并要以鲜鱼炖汤,准备好新米鲜汤招待亲朋。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而且举行赛马、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供品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忌荤但不忌鱼。祭祖的主品是鱼包韭菜,原因是传说先人们曾以九种菜和鱼虾做成的药驱除过百病。它的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洗好的鱼腹,捆扎后清炖或清蒸而成。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每逢亥(猪)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卯节
水语称“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日子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共分四批轮流过节。由于“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卯坡是经过多年遗俗选定下来的,专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多选在一个依山傍水地势较宽,能容纳下数万人平坦的坡顶上去进行。
届时,不仅过卯节的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和毗邻各县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开始对歌前,先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宣布对歌场上的戒律:只准未婚青年男女方可参加对歌。并预祝对歌的后生们能在对歌声中寻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在一片吆喝嬉笑声中,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各自寻找自己唱对歌的对手,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或站或坐地撑起各色花伞遮住脸对起歌来,如果男女双方唱得合心合意,事后只要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因此,卯节素有“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之称。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荐节
水语是“正月”的意思,也叫“借荐”,是受汉族过春节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节日,实际上也就是过春节。过荐节的地区一般不过端节和卯节。
敬霞节
“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在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主要活动内容则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摆设于祭坛上(酒、糯米数量不限)。水书先生词祭天、祈祷下雨。最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到指定地点,去把象征水神的“霞石”浇淋偏倒,最后神秘地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保证当地年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总结:关于水族的节日,我们是很有弘扬和发展的必要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话,我们中华民族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他们都是我们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