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巴蜀文化不但整合自身四川盆地文化,还融汇了自己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由此不难看出巴蜀文化是个善于学借鉴,为我所有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巴蜀文化独辟蹊径,自成一体。所以每次提到中国文化,巴蜀文化总是值得一提,巴蜀文化衍生出的文化名人也是不在少数,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与巴蜀文化有关的名人吧。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眉州人。苏洵之子。诗、词、赋、文及书画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全才,政声卓着。着作宏富,有《东坡七》110卷,书法存世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能知天文地理,水利专家。约在秦昭襄王51年至56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在四川灌县(今属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兴建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郭沫若(1893-1978):乐山市沙湾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19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南昌起义时加入中国,后旅居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加入全民族抗战行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续站在民主斗争前沿,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解放以后,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张大千(1899-1983):内江人,国画大师。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别戌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1958年在纽约举行的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其国画《秋海棠》荣获金奖,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1969年举家迁往美国居住。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总结其走过的艺术历程。1976年回台湾,1978年在台北外双溪畔建成摩耶精舍,从此定居于此。其国画以山水、人物、花鸟兼长,亦工诗词、书法、篆刻,精鉴赏,富收藏,广交友,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享盛名之国画大师,现台北及内江均建有张大千纪念馆。
李白(701-762):绵阳(今江油)人,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时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20岁出游成都,然后游历川内各地,饱览山河,开阔胸襟,形成自然豪放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作对当时腐朽的统治集团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疾苦也有反映;对于安史叛乱势力加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有些作品中也存在着纵酒放诞,求仙出世的消极情绪。着作宏富,有《李太白集》流传于世。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初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汉书艺文志》着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6篇。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内容上前后相接,故司马迁《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概括它的主旨是用以讽谏。司马相如的赋重铺排、重夸饰,极富于文采美和音乐美,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从而使汉赋成了一代鸿文。明代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