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在中国戏曲文化中,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冀南皮影戏起源于河北地区,是河北地区一个汉族戏曲文化之一,冀南皮影戏剧目众多,但是全部都是口传心的传授方式。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冀南皮影戏是河北省的汉族传统戏剧,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艺术形式。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对白口语化,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时以板胡、二胡、闷笛等乐器伴奏。2006年入选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冀南皮影戏是河北地区汉族的戏曲艺术之一。源远流长,据传是北京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特别是以邯郸市肥乡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以民间剪纸的样式出现,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皮影戏曾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冀南地区非常流行的汉族民间艺术,传入的时间较早,据1975年的相关资料显示,皮影戏可能在宋朝时就开始已传入。
冀南皮影戏是宋代皮影戏重要的嫡脉,它与河北皮影有着重要联系。
基本特征?
一、冀南皮影戏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汉族皮影戏的早期风貌。
二、冀南皮影戏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冀南皮影戏班社与传承依然汉族保持传统的习俗,基本体现原生态皮影戏表演形式。
艺术价值?
冀南皮影较多地保持着中国皮影戏的早期面貌,它相比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差异,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对于冀南皮影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是对中国皮影艺术历史、流传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对于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当代汉族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