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里,除了看天气预报能知道天气转变之外,还有可以通过分辨二十四节气自己观察发现,但是在金秋九月里,我们除了中秋节还有传统的民风民俗节日呢?现在随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分是什么意思?到底意味着什么?
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秋分意味着什么:
秋分时节也意味着自立秋后的秋天已过去一半了,“蛰虫坯户”,秋虫嘶鸣。
《诗经》中《豳风·七月》有诗句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天也愈来愈冷了。天气变冷,景色肃杀,中医认为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因而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凄凉之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现代科学的解释则是,从秋分这一天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气温下降,阳光逐渐不再充沛。而由阳光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情绪低沉,一旦遇上不称心的事,更易导致心情抑郁。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阳光开始明媚,秋云逶迤,秋霞烂漫,我们的朋友圈中,晒朝云暮霞云的美景也是此起彼伏。所谓“晨烟暮霭,春煦秋阴”,是生活中难求的平和与萧静,这个美丽的句子出自颜延之《陶徵士诔》,“汲流旧巘,葺宇家林。晨烟暮霭,春煦秋阴。陈书辍卷,置酒弦琴。”这是颜延之纪念、回忆好友陶渊明的生活场景,也成为我们心中最向往的图景。琴棋书画酒,最衬凉秋。
总之,秋走了心,就成“愁”了,欲解秋愁,一方面解心结,“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多培养乐观情绪,让情志平和;一方面进行物理调理,适度增加户外锻炼,多晒太阳,同时注意饮食均衡。
当然,此时的南方人还处在抗热防晒的状态,自不知“秋愁”为何物了。
小结:秋天来了,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多多关心家人,利用不多的假期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