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民族也跟人的成长一样,慢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性格与秉性,民族也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化。你对锡伯族了解多少?你知道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物类工艺美术
锡伯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金银首饰、鞍具、套具、摇篮、木轮车的制作以及芦席编织、扎制风筝、剪纸等方面。其中制作风筝是锡伯族的一门传统工艺。它将骨架扎制、裱糊、剪纸、绘彩、书法等技艺完美地揉合起来。骨架多用细软柳条、芨芨草茎杆、芦苇等。制作方法是把这些材料先用热炕煨干,或者先扎制成形状后用温火烘干整形。用油侵过的耐破薄纸裱糊,剪裁得体,便于兜风,最后绘彩、书写,力求和谐。常见的有鹰筝、八卦筝、蜈蚣等、燕筝、蝙蝠筝等。造型优美,高大的至屋顶,用指头粗的麻线绑在马鞍上拉放,小巧的则玲珑精制,用丝线拉放。
雕刻工艺美术
锡伯族的雕刻包括刻、泥塑、石雕、砖雕、木雕等工艺及与此相关的产作品、产品。在古代,锡伯族与其他北方民族一样信奉萨满教,自东北西迁后带入新疆。锡伯族萨满教举行的仪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上刀梯;二是跳神。萨满所用器具如萨满神像画、服饰、裙、帖里、神帽、神矛等,都将绘画艺术与雕刻工艺融合为一体,反映出锡伯族古老的铁铜器工艺制作技术。
帖里,分“念门帖里”(护心境)和哈准(腰铃)两种,均用黄铜铸成。护心镜大小如小碟,形状如铜币,原约一厘米,直径约10厘米,周边凸出,里边凹进,刻有图腾图案,中心有系绳孔,制作精致,并配成一对。萨满跳绳时挂在胸前,随着舞蹈动作,互相碰撞,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哈准,即腰领,呈圆形,状如手鼓,一面徽徽鼓出。哈准大小不一,大的直径有30余厘米,小的约10余厘米,跳绳时用八、九个或十几个配以皮带缠在腰间,围绕成一圈,随着萨满的舞蹈动作,哈准互相激烈碰撞,发出震人魂魄的声响,产生一种威慑力量,哈准全部用黄铜铸造。
神帽,锡伯语叫“萨满玛哈拉”,其形状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帽圈用生铁片制成,帽顶有短小铁矛,帽后部系结彩色布条。神帽是萨满举行跳绳仪式时戴在头上,显得笨重,颇具威严感。
神矛,与一般的狩猎用铁矛差不多,只是矛柄稍短,是萨满跳绳时与病魔作斗争的武器,制作比较简单,却光滑、锋利。
除了萨满教的器具之外,锡伯族由于日常劳作,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经济、实用、美观的铁器、铜器等。主要有雕刻在门牌匾额周边的各种图案的铁制花;铸造的生铁大钟,雕刻上各种花纹。此外,刀剑、铁弓上面的各种纹样和文字标记,镰刀、锄头以及马铵器具上雕刻的各种图样,别具一格,特别是鞍具制作极为讲究,将铁雕与木雕融为一体,通过锻打、刻等工艺处理,十分精美,适用大方。
泥塑工艺美术
主要是供奉在各寺庙里的大小不一的神像、地位。如:如来佛、观音、十八罗汉、八大金刚等。或坐或立,形象逼真,配有彩绘,艳丽夺目。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北街的图公寺里塑有《封神演义》中的四大魔王彩色泥塑,分别持龙、伞、琵琶、花虎,狰狞可怖。之外,各牛录关帝庙里所塑关羽像形象迥异,有的关羽赤面美髯,锦衣金甲,有的左手佛美髯,右手持书攻读,有的正襟危坐,威面前视,右有擎大刀之周仓,左有掌印之关平,三位浑然为一体,仪态威武。娘娘庙里塑立的三位娘娘是取自《封神演义》里的碧霄、云南、琼霄三位娘娘,各持法宝,温柔中不乏刚毅,形象逼真。此外,锡伯族人还修建了图公祠堂,塑立着十九世纪初带领锡伯人民还修建了图公祠堂,塑立着十九世纪初带领锡伯族人民开挖察布查尔大渠,造福子孙后代的锡伯营总管图伯特的全身像。
石雕和砖雕工艺美术
石雕美术多见于庙宇建筑。砖雕则多用于屋基底部砖砌雕刻和屋檐瓦的各种图案。靖远寺和其他各寺庙里都绘有锡伯族工匠雕刻和屋檐瓦的各种图案。靖远寺和其他各寺庙里都有锡伯族工匠雕刻的石狮、鹿、鹤等奇兽异鸟,还有石雕香炉及其他佛事用具。石雕壁画见于靖远寺的装饰建筑上,石壁分块,拼成图案。上雕刻着各种花卉、树木以及珍奇鸟兽相互连缀为一体,配置自然物景色,淡雅古朴而又雄浑壮观。建筑物上的砖雕,砌筑及雕刻技艺堪称上乘。各种图案,配漆各种描金彩绘。锡伯族的住房,大多是砖、木、土结构,窗台以下均垒砖,屋檐用砖分顶数层,在这些砌砖的部位,均可见到简单而又形象逼真的砖雕美术。
木雕工艺美术
木雕工艺美术可分为两种,一是靖远寺的双层楼阁木檐,全部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雕拼合,飞檐斗拱,龙行凤飞,雕刻精巧、玲珑,整体极为壮观;二是各座寺庙宇内的许许多多的大小匾额,刻划精美。尤其是察布查尔县乌珠牛录村和堆齐牛录村关帝庙里的八挂门匾上的十二生肖都是木件雕刻美术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木雕工艺美术还体现在家庭用具上,如柜、桌椅、被架、门窗、筷盒、摇篮以及马鞍和其他生产劳动工具上,这些木刻图案形式多样,朴实无华。尤其是摇篮,最具民族特点。摇篮取材于成年柳木板子,选择纹理强、无疤节的板材刨光,厚度至一厘米,宽十至十五厘米,制作时把刨光的薄板用微火煨烤,弯成U字形,作为摇篮的周沿,加上底板,再把头部U字形板与肢体U形板相连接后,呈上翘25度状。在U字形板外面或雕刻,或彩绘各种图案,美观精巧又适用大方,整个形状酷似傍水待发的一叶小舟,轻巧结实,装卸方便。
木板年画,也是锡伯族木雕工艺美术的产物,在整块木板上雕刻出门神画像,再涂以颜色,过春节,都争相购买,张贴家中,以求来年大吉大利。
建筑类工艺美术
锡伯族西迁锡伯族西迁伊犁地区戌边屯垦后,就在所居住的锡伯营八牛录里修建喇嘛庙,关帝庙和娘娘庙建筑物,这些寺庙建筑充分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创新精神,其工艺美术集泥、石、砖、木、铁、彩绘为一体,并吸收满、汉民族先进的寺庙建筑工美技术,为已所用。例如,座落在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北街的靖远寺,其建筑风格模仿承德安远庙之造型,注入锡伯族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美术特色,整个建筑无论筑、砌、雕、绘等,均出自锡伯族能工巧匠之手。该寺外复金黄琉璃瓦顶,按五行星相说法主火,极为壮观。昭苏县大喇嘛庙有八座单体建筑,分照壁、前殿、大殿、后殿、配殿,并有东楼、西楼与之相应。殿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雕细琢,造型生动。
刺绣类美术
萨满服饰可谓精美的美术作品。它是一种酷似草衣的布条裙,供萨满跳神时穿戴,故称为“神裙”。这种神裙由内、中、外三层组成,内层是由粗白布制作的围裙,中层由近百根指头粗细的长约一米左右的绳带组成,其外面包以蓝、白、黄三色布,外层由一百余条长约一米左右,下宽约8厘米,上宽约4厘米左右的各色飘带,每条绳裙用各种颜色的麻线捻成,既结实又美观,外层飘带裙的各色飘带,每条飘带都由五、六种颜色互相连缀成为一条彩带,飘带上绣有各种图案的奇珍异兽,奇花异木,色调淡雅,飘带虽互为交织,线色清晰,形象鲜明、生动。萨满穿上神裙跳神时,可以顺利地战胜并驱逐病魔,给民众带来健康和安宁。
刺绣类美术还与锡伯族民间刺绣工艺紧密结合在一起。锡伯族的剌工艺美术包括刺绣、桃花、贴花、针织等种类。这些剌绣工艺美术品,每一件剌绣品都事先设计好美术图案,然后再进行绣制。比如从服饰、鞋袜到门窗罩帘、墙围布、台布、锦帐,以及马鞍垫褥等工艺品中,都可见到美术图案的精心设计。其中尤以结婚物品、枕头顶、绣花鞋、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信物荷包和香袋的美术图案尤为上乘。
枕头顶上的刺绣一般用蓝底色的布料,四周包布边,以与长形红色枕头布颜色相互协调,这样,枕头顶的绣布就是呈长方形,先设计出适合该形状的刺绣图案,或用彩笔勾勒出花样,或先剪纸贴在绣布的适当位置上,然后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将图案绣成美丽的工艺品。
绣鞋一般以黑色绒打底色,先做好鞋帮,在鞋帮和鞋头部分或绘或剪贴好所需要的图案,然后按照图案搭配各种颜色的丝线进行刺绣。也有的在这种刺绣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绒毛绣或绒绣,使刺绣与绒绣和谐搭配。
锡伯族刺绣工艺美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统一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刻意追求原始的自然美,美术图案大多选自现实生活中表达吉祥意义的花草、虫鸟为样本,真实感很强、其色泽浓郁艳丽,对比强烈,图案饱满均匀,装饰性强,枕头顶和绣花鞋一般都绣花卉,特别是绣莲花、牡丹、菊花等居多,或淡雅或艳丽,依据穿、用者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刺绣的针法也十分丰富,其总的特点是:针步均匀,纹理分明,处处见针,针针整齐。
锡伯族的桃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熟练的技巧。妇女们在挑花时可以在布的反面随手挑来,调配上各种彩色线条,布的正面就会呈现出鲜艳美丽的图案、花纹来。锡伯族的挑花从图案和纹样结构来看,大多采取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单独纹样的图案结构一般出现在衣脚、衣袖、衣边上,二方连续的图案结构一般用于衣帘、床单、帷幔以及鞍垫等上面。纹样取材,主要是锡伯族人民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如蝴蝶、孔雀、凤凰、龙鱼、喜鹊、鸳鸯等,另外还有杏子、苹果、桃子等果实以及各类花草,表达出锡伯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锡伯族的贴花和针织也多种多样,具有独特的风格,烟荷包就是针织类的精品,用各种花线细心织成,再在上面刺绣出象征爱情的吉祥物,既可以用来装烟,也可以做为心爱之物珍藏。此外,锡伯族还把哈萨克、俄罗斯等民族的勾织法引进来、和本民族的针织法并用,勾织出小手帕、围巾、台布、帘等精美的物品。
图案设计
锡伯族的民间美术图案内容健康,风格多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广泛应用于建筑、刺绣、雕刻、编织、装饰、服饰、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首饰、乐器、马具等上。不仅细致的描绘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而且大胆想象,使之更加生动精美,如衣罩床单等的绣花图案不但把孔雀、凤凰加以形象图案化,而且纹样结构处理和谐美观。新婚夫妻用的帏帐、枕头上面的图案纹样多以花鸟为题材,采用拟物化的手法,把花草变得象鸟虫,又把鸟虫类变得象花草,有些图案把实用效果与欣赏价值结合为一体,既注意装饰效果,又避免边分繁杂。
锡伯族的民间美术图案从其构成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大类。平面图案又包括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单独纹样又有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边缘纹样则是有规则的,只能用于边角。另外根据纹样的不同要求,又构成了木器上的直立式图案和衣罩、床单、门窗帘上的转换式、回旋式图案。连续纹样是锡伯族图案的主体。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包括散点式、折线式、直立式、斜行式、波状式、朵云式等。一般是在木器和单帘刺绣中使用。几何式多用于编织、枕套类物品。四方连续纹样比较复杂,包括转换图形连续、方形连续、菱形连续、波形连续、重缎纹样等样式,大多用于帏帐、壁挂、床被等大面的图案装饰上,转换纹样则用于套具的较多。立体纹样大多用于建筑、砖、石、木雕上,也有用于木柜、桌椅等物品。
锡伯族图案色彩处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底浅花,看起来花在后,光色在前,其主要纹样采用明色,使之突出。如柜面、帏帐等用大红、深红、纹花则用暗色,使其藏匿于底色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另一类多用于床单、衣罩、枕套、窗帘等上面。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底色来选择和决定的,底部有深、中、浅之分,纹样便随之变化,力求相互和谐、浓淡有致、色彩浑厚深沉和淡雅,色调鲜明,富有立体感,但是在此基础上,又大胆灵活地处理图案色彩,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锡伯族的民间图案是在对自然物的观察、提炼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再经过串珠、刺绣、嵌镶、彩漆、描金、雕刻、编织、帖花、拼花、挑花、扎花、铸造等工艺加工,使之精美的图案纹样变成艺术珍品。
剪纸艺术
图案多为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神话故事人物等。在民间剪纸艺术品中,最具本民族特色的是“佛托”,即为死人送葬时用的灵幡,这是一件制作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它用红、黄、绛红、淡蓝、白、镶黄等色彩纸精心剪制成各种图案,附绕在灯笼四周,和灯笼相融合成为一件做工精致的艺术品。“佛托”因制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故每个牛录只有几个会此工艺的艺人,但他们不是以此挣钱糊口,哪家遇有丧事,便邀请这些艺人去剪纸制作“佛托”,他们便会根据死者亲人的意愿,剪制出各种“佛托”,以表达生者的哀悼。
绘画艺术
锡伯族的民间绘画艺术包括图案设计、布绢画、壁画、油画和现代农民画等。
布绢画
这种画是以黄色布绢为底色,在上面绘制图像。主要有萨满神像画、家谱书画、神龛祖画等。
民间所存萨满神像画,都是一百多年前绘制的布绢水彩画。其用途是萨满跳绳治病时将它悬挂在跳绳场地的正面墙壁上,萨满神像画在约一米见方的布绢上,自底至顶矗立着刀梯二十余层,每层刀梯上成横列形坐着萨满教的历代列祖列宗,面朝正方,最顶上一层坐着萨满教的创始人—女萨满。她的头顶上祥云缭绕,中间站着上届诸家神仙,还有萨满教的崇拜物、神鹰、神虎等禽兽。刀梯下部是长方形供桌,摆满供品,香火缭绕,供桌一侧立着一头白牛,另一侧则是一个左手牵一只山羊,右手拿者一把刀的屠夫,再下侧放着一口大油锅,油气滕滕,一个人赤双臂正欲往滚烫的油锅里伸手。在供桌与油锅前的空地上有几位萨满,有的击鼓,有的挥矛,中间的一位萨满手里拿着酒杯正仰头朝上掷去,刀梯正中一位萨满徒弟正在赤脚踩着闪光的刀刃向上攀登,整个画面布局饱满,人、景、物刻划惟妙惟肖,立体感强,把整个萨满的仪式神秘,透露出一种宗教气氛。
家谱书画
是将文字和绘画合为一体绘制在布绢上。现存在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一户农民家里的一幅家谱,就十分精美该家谱长约一米,约50厘米,用杏黄绢布做底料,整个画面是一座阁楼表达出家谱“以家为本”的主题意蕴。阁楼中门大开,朝两面伸展成扇形,直达里面处依序分别排写着历代历宗的姓名及其后代名姓,以此类推。第一代祖先姓名下面穿插着香火缭绕的画面,显示出供品丰盛,香火不断兴旺盛况。按次排下来的后代姓名都恰如其分地写置在多彩的画面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物之中,显得清雅庄重,富有立体感。阁楼两侧各绘有一棵盘根绕枝的青松,苍枝翠叶往楼顶部缠绕攀缘。阁楼下面的塔式香炉,造型别致,香火正盛。香炉两侧和鼎脚部位有许多奇禽异兽,或动或飞,并衬盆花怒放,大有仙府琼阁之风。这是一幅将文字、建筑物、自然景色、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汇为一体的彩色图画。
壁画
大多见于寺庙建筑。凡锡伯族修建的各种寺庙里的三面粉白墙壁上,都绘有各种各样的水彩画,其中尤以靖远寺和纳达齐牛录关帝庙和娘娘庙的壁画最富观赏价值。这些壁画可以分为单像画和组画两种。单像画是画单独的景物,组画则是连贯性的画面,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从描绘对象和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象征吉祥意义的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类和兽类的。如动物图、放牧图、乘骑图、灵物崇拜图等。这类图大多以单像图形式绘制,将场景与自然物结合,极力表达特定环境中动、植物的动态特点,使其具有象征意义。另一类是描绘人的组画,以故事情节串联起,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封神演义》以及其他汉族神话故事里的主要章节。组画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造型、动作、神态不断变化,栩栩如生。由此可看出汉族优秀文化对锡伯族文化锡伯族文化的深层渗透影响。
油画
锡伯族油画有着各自的民族特点与艺术风格。如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依拉牛录村退休老师何耶尔·兴谦的西迁组画,是锡伯族民间油画的杰出代表。这组油画共由二十余幅组成,真实地再现出二百多年前锡伯族从东北地区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戍边屯垦的悲壮场面,反映了锡伯族人忠实地守卫边防,对内平息叛乱,活捉张格尔,对外英勇抗击沙俄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在西迁征途上越千山万水,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西迁后又在伊犁河谷开荒挖渠的吃苦耐老的精神。
农民画
是现代锡伯族农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农民画的故乡,有久远的绘画传统。上世纪60年代曾与买盖提县农民画一起扬誉新疆,成为新疆农民画的两支新秀,其中,《牧羊图》等农民画在上世纪80年代曾荣获国家银奖。该县农民画曾多次在自治区境内展出,内容着重表现现代生活中的新事物,讴歌四化建设中的各项成就,反映积极向上的精神,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时代感强。
沈阳地区锡伯族的工艺美术
沈阳地区锡伯族的工艺美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传统的工艺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雕刻、刺绣、绘画等,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的门、窗、椽头、墙面等处琢刻精美的图案;炕柜、衣箱、琴柜、八仙桌等雕刻各种禽兽、花卉图案;枕头顶、被褡、幔帐上,也要经锡伯妇女灵巧的双手绣上或提纱各种彩色的花鸟图案。在锡伯族聚居的村屯中,解放前都有寺庙,每座庙宇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异角、门洞、山墙、钟楼,分别采用砖雕、石雕和木雕艺术,并配以彩绘。龙啸凤鸣、神仙异人、飞禽走兽、天地日月、山河溪流、异花奇木等,无不在那气势磅礴的建筑物和艺术天地内各得其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是锡伯族人民浓郁的民族艺术同汉族优秀的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锡伯族工艺美术的瑰宝和集大成者,是锡伯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锡伯族妇女擅长刺绣,挑花、帖花、针织,她们穿的衣服、鞋袜以及枕头、幔帐、被褥等都刺绣着美丽鲜艳的花卉、飞禽走兽。
小结: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锡伯族西迁锡伯族西迁伊犁地区戌边屯垦后,就在所居住的锡伯营八牛录里修建喇嘛庙,关帝庙和娘娘庙建筑物,这些寺庙建筑充分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创新精神,其工艺美术集泥、石、砖、木、铁、彩绘为一体,并吸收满、汉民族先进的寺庙建筑工美技术,为已所用。锡伯族卧柜上的图案。它是锡伯族人民浓郁的民族艺术同汉族优秀的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锡伯族工艺美术的瑰宝和集大成者,是锡伯族人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