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又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姓氏的汉族戏曲形式,它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剧充分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特质,现在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剧种很好奇呢?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省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汉族曲艺形式。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演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
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对苏剧冲击很大,观众锐减,剧团生存艰难,抢救、保护这一重要的地方剧种迫在眉睫。
起源
苏剧的前身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的曲艺苏滩(又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苏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在江浙一带盛行,并流行到江西、福建等地。在这些地区,它被吸收到当地的剧种里面,如浙江的婺剧、和剧及江西的赣剧中都保留着对白南词的剧目,称为"南词"或"滩簧"。
据《清稗类钞·音乐》载:“滩簧者,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也。集同业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角色,唯不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板鼓。所唱戏文,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间以谐谑。”所以,滩簧是一种所唱内容不拘一格,唱腔也不严格要求像昆曲那样“字正、腔圆、板准”,具有浓厚地方气息及轻柔委婉、圆润幽妙的艺术风格的汉族民间花鼓小戏。
传承价值
作为苏剧基础和灵魂的苏州滩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资源丰富,苏剧本身又在文学、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与昆曲有着渊源关系,充分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特质。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对苏剧冲击很大,观众锐减,剧团生存艰难,抢救、保护这一重要的地方剧种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