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在侗族文化中,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寓意。今天,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了解侗族风雨桥,分别有《风雨桥的特色与传说》、《风雨桥的历史积淀》、《风雨桥的文化意义》等等。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侗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代传承,多彩而诱人。侗族风雨桥、侗族鼓楼、侗族大歌,被列为侗族“三宝”,闻名于世。传说中,人的生命中有一座桥,连着阴间和阳间,在中国的侗族地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桥,或许属于宏大而壮美的风雨桥,或许属于某个独木桥,或许属于桥梆的一根完整的小条木。侗族人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都要走过风雨桥,所以侗乡处处建有造型美丽、气韵非凡的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侗民艰苦创业、勤劳爱家的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风雨桥已不仅仅是实用意义上的桥,更是侗族人民追求现实的完美、追求灵魂超越的象征。
一、风雨桥的特色与传说
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因侗寨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故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具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它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风雨桥多跨河而建,整个桥身不用一钉一铆以及其他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而成,集桥、廊、亭、塔、楼、阁的建筑特色于一体。风雨桥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或木皮,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风雨桥除了方便行人外,还能遮阴避雨,休闲纳凉,故名风雨桥。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侗寨,寨里具有讲道义、崇尚习武、相助于危难的传统,寨里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姑娄娘,她的美貌招致土匪张土漏的垂诞,于是下书寨老,逼迫献出银两、猪肉、糯米和姑娄娘等十名年青女子,如愈期不交,杀人烧寨,片瓦不留,寨老迟疑之际,姑娄娘想出对策,她佯装邀请张土漏前来赴宴,并答应献出所需之物。当晚,寨门敞开,巷灯高悬。匪徒入寨,顿时鼓声大作,杀声振天,寨民们齐心协力,全歼众匪。原来鼓声是姑娄娘带领姑娘们掌击水桶所致,迷惑了匪徒,保全了寨子。随后全寨商议,建楼、置鼓。
二、风雨桥的历史积淀
建筑是凝固了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都能从它那独具风貌的建筑艺术中显现出来,而侗族的建筑就显示出了浓郁的水稻民族特色。如果说鼓楼是侗家人的图腾,那么风雨桥就是侗家人的象征。
风雨桥的发展形成并无史料记载参考,至今尚是个谜。从侗族农村耕作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民俗观念考证,风雨桥的建造的起源有如下的原因:
(1)、侗族人口增多,促使侗族人民扩大耕地面积,许多后开垦的田地在江河对岸,只能涉水、渡船、架桥通过。为了耕作的方便,建起的小花桥,遇到强风暴雨或曝晒后便有歇息之地。
(2)、侗乡为数不多的大型风雨桥,主要是为地域交通要道所建,另一种是为两岸寨与寨相连而建。
(3)、少数风雨桥是为风水龙脉的地理观念而建的。
(4)、有的风雨桥是为了男女谈恋爱而建,为少女提供去处。风雨桥连接着侗族人民的生活,象征着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团结,桥的沟通作用在这里不仅仅沟通了山山水水,也沟通了相邻的民族文化,使同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并谋求共同发展。
三、风雨桥的文化意义
风雨桥在当代是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作为侗族文化代表的风雨桥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民族交往的桥梁作用
作为侗族标志的风雨桥让其他民族朋友充满了向往,桥后面的侗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朋友更充满了不可言喻的魅力。风雨桥作为侗族村寨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所起作用不可小视。到了侗族地区,没进寨就先看到风雨桥,在桥上你能见到许多侗族的民俗,同时,侗族人民也通过游客了解外面的世界。
风雨桥也是民族沟通的工具,在一些多民族杂居侗族地区是多民族杂居,风雨桥的建设过程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当代,其沟通作用不会减弱,只会加强。风雨桥不仅沟通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关系,也沟通了现代与传统。侗族的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才能使侗族地区适应现代社会,并快速发展起来。
(2)、风雨桥的文化价值
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精神建设越好文明的地区,经济越发达,物质文明建设蓬勃红火;相反,越是贫穷落后的乡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愚昧野蛮吞没了文明。加强侗乡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不断改善民生问题,以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来引领落后观念和摒弃不良世俗风气。在风雨桥上,人们常会看到侗族老人向侗族的儿童传授其民族文化,包括民间工艺制作等。在风雨桥上,人们歇息时也会聊天或者唱歌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文明形式。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载体。
(3)、风雨桥的旅游价值
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作为侗族门槛的风雨桥的旅游价值也日益凸显。在风雨桥上,有体现侗族饮食文化的食品,有体现侗族民间工艺的手工艺品,还有体现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风俗等等。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应要打破自我开发的形式,要联系片区开发,即要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和管理体制上的局限,从整个侗民族地区的角度来开发、保护与传承。
在此过程中,应要很好地发挥风雨桥的桥梁作用,深挖侗族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侗乡经济发展。只有增强侗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开发意识,不断提升侗族建筑的审美价值和知名度,打造以传统的侗族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拓宽民俗风情特色,举办民族旅游文化节等,才能带动侗乡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4)、风雨桥的审美特征
风雨桥与理性美:风雨桥构思精巧,造型独特,融美和实用为一体,它远看似伫立水中的楼亭,近看为重瓴联阁的花桥,这种美完全由人工精心设计,制做而成,因此它闪耀着理性美的光芒。风雨桥与自然美:风雨桥是伫立在侗乡优美自然环境中的桥体,青山绿水映衬着它,当这座结构精巧、飞檐层出的桥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仿佛已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焕发着自然美的魅力。
四、余论
侗寨风雨桥中的图案展现,由于建筑原理,采用挂枋吊挂形式,使亭檐婷婷而上,势态如飞,令人神往。尤其令人赞叹的是,桥墩跨度很大,侗家的能工巧匠们,就在这桥墩上面铺两层下短上长的连排大杉木为跳梁,而把两层正梁架在挑梁之上。上下的五条龙犹如腾云驾雾,荡起紫气东来的感觉,在每一层的檐角边,均有泥雕塑有熊、虎、狮、豹以及飞鸟异类的动物形象。
楼壁绘有侗族妇女纺纱、织布、刺绣、踩歌堂以及斗牛和历史人物等图画。该桥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显示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了解侗族风陌桥的建造,了解他们表现在图案单所记录的祭祀舞蹈的内涵,也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天然的舞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