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情好客,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多样的,很是吸引人。基诺族是少数民族之一,关于基诺族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一直流传至今。那么基诺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看吧。
一、《太阳鼓的传说》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基诺山鲜花盛开,欢声笑语。寨子里的卓巴(长老)敲响了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族喜庆丰收的民族舞蹈“太阳鼓舞”。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而不易开裂的圆木凿成,呈圆柱形,长约1米,直径约50-70厘米不等。两头均用方形木钉钉住牛皮为鼓面,两端鼓身四周各有20个木柄环绕,象征太阳光芒。每端距鼓面10厘米处还各开一方孔,用以系结绳索、穿杠抬鼓。木鼓的存放不用架子,而是用绳子吊挂起来。
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平时将其供放在卓巴和卓生(地位仅次于卓巴的另一长老)家里,任何人均不得随意触摸、敲击。只有卓巴宣布过年时和过年跳大鼓舞时,以及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能敲击。
制作太阳鼓是每一个寨子极为重大的活动,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是选好一棵树,并择吉日杀鸡祭神砍树。砍树必须在晚上进行,不能让女人和动物看见。凿好的鼓身要放置在寨子里专设的草棚里,在天将破晓时蒙鼓面。蒙鼓前先杀鸡祭鼓,鼓面蒙好后再次举行祭鼓仪式,欢跳大鼓舞。随后人们一路歌舞欢腾,将太阳鼓抬到卓巴或卓生家供奉。
基诺族为什么如此敬重太阳鼓呢?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到造物主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二、《阿嫫腰北》
创世传说《阿嫫腰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间全是茫茫大水。一天,水中突然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漂浮很长时间后,突然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力大无比的女巨人,她就是阿嫫腰北(注:阿嫫即母亲;腰即大地;北即翻或造。全句译为“造大地的母亲”)。
阿嫫腰北出来后,把那庞然大物一分为二,造出天与地。用9根巨绳把天吊起,再用9根巨柱支撑在天地间,把天地固定下来。接着造出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峡谷、江河、平原。
为了使大地充满生机,她又造出了树木、鲜花、小草及动物和人类。但这些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且相互都想征服对方,大地一片混乱。阿嫫腰北便造出七个太阳,想晒死动、植物。七个太阳射下,许多植物、动物都晒死了,但还有一些动物躲起来了。阿嫫腰北便决定发洪水淹死它们。在世间万物中,阿嫫腰北唯独钟爱人类。为留下人种,她把一对刚出生的孪生兄妹玛黑和玛妞放在鼓里,装上食物。于是,她呼风唤雨,让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七天七夜,洪水把大地万物全部淹死了。
三、《玛黑玛妞》
创世神话《玛黑玛妞》:大水不知淹了多少天,玛黑玛妞在大鼓里把东西都吃光了,洪水终于退去了。兄妹俩走出大鼓,这就是“生杰卓米”(注:这是基诺族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
后来,他们遇到一位“阿匹”(注:老奶奶),其实阿匹就是造物主阿嫫腰北。她给了兄妹两九颗葫芦籽,并让他们分三窝种下,最后只长出了两棵。其中只有一棵开花结果,兄妹俩靠吃葫芦瓜为生。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奇大无比的葫芦。这个葫芦熟落后,裂为三块,第一块滚下山,长出了花草树木;第二块滚下山,变成了各种水生、陆生动物;第三块里面飞出了各种鸟禽,鸡鸭也跟着出来。
玛黑玛妞长大后,为繁衍后代,他们成了亲并生育了六个儿女,三男三女,长大后又相互婚配,形成了基诺族乌优(老大)、阿哈(老二)、阿西(老三)三个胞族。基诺族的后代便繁衍下来了。
小结: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每一个民族中的文化都有差异,每个民族也有一些有名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