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明末时期农民的领袖,后建立大西政权。在历史界关于他的记载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张献忠屠蜀是为了讨好当时的统治者而迫不得已。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张献忠屠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一起随小编走进历史,看看张献忠的相关介绍吧。
张献忠的历史
近日,传说中张献忠“千船沉银”地点被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出土了刻有“大西”国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一页大西政权“金封册”.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作为“农民起义领袖”和“屠蜀狂魔”而着名,也因此备受争议。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其人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早年经历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高举义旗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
历史上真实的张献忠为人,张献忠怎么死的
张献忠画像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今还流传着张献忠的许多奇闻异事,他虽然解救了在朱明王朝统治下的苦难百姓,但其对于四川惨无人道的屠杀却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还需客观理性的对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