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表示可爱的意思。这个词在很多平台上都能发现,有的人拍个照片装可爱、一段视频做出各种滑稽搞笑的动作,这些都可以用萌来形容他们。既然有如此多人喜欢卖萌,那么,网络节日有它的身影吗?它又在什么时候呢?又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卖萌节的由来
萌(méng)本来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义,但是后来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动漫喜好者用这个词来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但是通常都是对(尤其是动漫的)女性而言,因此,萌え(もえ)也可以用来形容可爱的女生。现今,样貌可爱、讨人喜欢的男性甚至非生物也可用这个词来形容。(通常以二次元为主)
二、卖萌节的发展
十月十日这天“萌字控”会秀出自己萌的照片,又或在微博,论坛,博客发布各大明星,各大萝莉,各大宠物,各大玩偶,各大卡通人物的萌照。更多的网友是在感叹中国文字和文化的神奇,“萌”得有才!提议以后每年十月十号是卖萌日。
(1)形成原因
“萌这个说法,源于日本卡通,含有可爱的意思。”昨日,互联网资深观察家、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丁道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萌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人或拟人化的动物,萌,其实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对于其流行原因,丁道师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部长助理杨乐进行了深入分析。
原因一:得益互联网的传播
在丁道师看来,萌文化的流行,得益于互联网的集纳功能,通过新闻、论坛、博客、微博以及各种即时交流工具,一些很“萌”的东西能够快速聚集眼球,尤其是微博的流行,更是让萌文化深入每个网民的内心。“如今在微博上,有关萌的内容,最容易引发网友的共鸣,为了迎合受众,很多媒体官方微博都开始卖萌”。
原因二:与“萌”本身特质密不可分
丁道师说,萌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萌文化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和萌本身的特质是分不开的,“萌最基本的特质就是友善、无害、易亲近”。相比如今微博上流行的“正能量”,萌文化显得更轻松;相比其他低俗网络文化,萌文化显得更轻松又高雅,十分贴合网络文化自由、自然、平等的精神核心。
原因三:一字直击人心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部长助理杨乐从心理学方面分析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往往苦恼有些很微妙的感觉无法准确描述,而有时候一个词、一个字出现之后,它却有很强的发散性、概括性以及传播性,能直观描述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态度,另外,部分从众心理对其的推动作用
三、专家解析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金涛解释:“根据日本权威工具书《广辞苑》的释义,‘萌’本意有两个,一为春天来了,植物发芽;还有一个意思指存钱涨利息。”
此外,“萌”还可作名词,解释为嫩芽,草木发芽,并由此引申为少女刚刚长成,吸引人的目光,给人一种春天降临、心情很好的感觉。
1、小萝莉
“据我了解,萌字被用在动漫作品中最早是1993年日本NHK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天才电视君》中的女主角鹭傼萌(SAGISAWA。MOE),在她有难的时候,会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分动漫迷因此而模仿。”金涛说,“萌”由此成为动漫族的通用语,特指动漫作品中那些年幼、单纯而漂亮的小女孩,即所谓“小萝莉”。后又扩大到一切美少女和美少男的形象,且不限于可爱、帅气者。顽皮、呆板、冷酷甚至说话带口音(特别是关西口音)等都被统统归到“萌”的谱系里。
其实“萌”在日语里的本意和中文基本一致,只不过因为时代变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法。
2、萌是正能量
重庆帝澳心理咨询资深咨询师王宏彬称,萌可以理解成轻松、单纯、天真等,其流行跟之前周星驰的无厘头一样,可消除紧张、压抑烦躁、冷漠等不良情绪。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社会关系复杂,很多都市人都有不良情绪,而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物的可爱一面,成了大家潜意识的需求。萌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它是一种正能量。
另外,平时我们都是按单位的要求、父母的希望过日子,我们很需要一种存在感,而卖萌就让我们找到了存在感。所以,该公司的做法,跟看一场无厘头的电影效果一样,的确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