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诞生与发展同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关系。由于人具有自然的属性,居住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体质和智力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明宋时期的两百名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江南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出现了“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繁荣景象。因而人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环境有密切而微妙的关系。那么,荆门的城市风水怎样呢?虽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荆门乃“楚之望地”,从古代关隘、县治、州治发展到现代的省辖市,已有千年历史。荆门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荆门城倚千里秦蜀来脉,处方圆百里之高,雄峙荆襄,南襟长湖,东临汉水,西拥沮漳。东南“绳直砥平,形腾爽垲”。按古代风水理论,荆门城正北虽山势屏障偏低,护城河源头偏短,但仍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否则,就不可能有老菜子两千多年前来此隐居养亲的记载,而成为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
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必定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形成需要经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上百代人的努力。可惜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提倡“人定胜天”,荆门的城市建设与扩展缺乏科学论证,乱拆乱建,老祖宗们营造了千年的古城和文化遗存所剩无几,一些建筑完全违背了荆门地脉大象和建筑风水学规范,令人遗憾。近几年来,荆门城区正在不断向四周扩伸,规划城区南移。笔者以为,老城区作为行政和商业中心仍不能动摇,特别是行政首脑机关迁移更要慎之又慎。
历代上至各朝定都,下至村落选址,均慎重考察而后定,特别重视自然地理环境,以求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与”。首都北京就因“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四方朝贡”而成为千年古都。南京虽也称帝王之都,虎踞龙盘,但历史上各朝在南京建都,皆为短期王朝。按堪舆家之说,乃“江流无情,去而不还”。地理环境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笔者认为,荆门城区现市政府以南、团结街以北乃圣境山余脉经络结穴处,象山东麓更是地运所钟,泉流涌注,藏风聚气,可将市首脑机关集中建在这一带,规划为行政区划用地,建筑设计要保留本土中式风格。
长期以来,人们都感觉“荆门风大”,尤其是冬季的北风大于周边城市,原因是北风沿圣境山脉贯入城区,被东宝山相逼而出虎牙关向南形成风带,使得虎牙关至凤凰水库一线北风风力又大于城区一二级,所以在城市南移规划中,由于城东南山脉屏障矮散,“水穷生气不聚”,民居建筑最好不要规划在城南风带上。但是,这里利于发展工业区,使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流散快,且邻近二○七国道,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集散。
根据《荆门州志》和史书记载,荆门城西南响岭岗、车桥、袁集以及烟墩西北(现漳河水库淹没区内),人类活动历史要早于荆门城区。其原因是这一带北有圣境山为屏障,背风向阳;西临漳河;南有漳河总干渠和四库为明堂,东与老城区衔接。若把响岭岗以北、烟墩以东、仙女山东南一带规划为民用居住区,其民居环境更为合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车终将进入千家万户,民居将脱离街道化、路边化,而向环境优美和清净的地方发展。那么,荆门城西和西南将是首选地。因此,现在的规划选址要有超前意识,着眼于发展生态民居。城东兴工业,城西兴旅游。仍然是未来荆门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几千年来,中国的城市与房屋建筑以自己独特的中式风格而闻名世界。笔者认为,荆门今后的街道与房屋建筑设计,不必盲目追求西方洋味,要保持本土建筑文化,每项建筑都要精心设计,反复论证,使之日后成为历史艺术品。同时,还要综合人口和经济发展等多方因素,对各类市场、医院、学校等相应的配套服务建筑进行认真评估。在前几年的建设中,由于赶潮流,求新弃旧,荆门城区已有不少房屋闲置,既浪费了财力,又破坏了城市资源。
许多城市都因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而著名。荆门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认真挖掘开发,可惜在这方面至今还做得不够。完善老城区,发展东南工业区,规划西南民用区,开发西北旅游区,仍是荆门城市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城市规划选址是一门神圣而深邃的科学,我们要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