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在古代有几种人会用到,一种是佛门中人、一种是道门中人、一种则是宦官。最起初是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到后来运用则更为广泛,成了道人手中一种有名的武器。下面,我们就来风水学栏目,深入了解一下拂尘的意思,以及拂尘的其他作用。
拂尘详解:
拂尘在古印度,由于天气炎热,小蚊虫很多,人们多用拂子将蚊虫从身边驱赶开。拂尘又单称拂、或称作拂子。即在柄上扎束兽毛、棉、麻等而成的用具。拂尘是用以拂除蚊虫的用具。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佛在广严城弥猴池侧高阁堂中,时诸比丘为蚊虫所食,身体患痒,抓搔不息。俗人见己,问言:‘圣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以缘白佛,佛言:‘我今昕诸比丘畜拂蚊子物。’”这是说由于比丘坐禅时,被蚊虫叮咬,搔痒不止,因此世尊才准允许比丘持拂子驱蚊虫。
佛陀允许之后,众中有人便以众宝作柄,以珍贵的牦牛尾为其拂。俗家的人看见了,就讥诮的说:“圣者!您虽剃发,而贪染却未除。”而去禀告佛陀。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质:“有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细裂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这是说拂子的材料限于五种,即羊毛、麻、细裂布、已破旧之物、树枝树梢,而不许用珍贵的牦牛尾及其他宝物。这是因为当时白牦牛尾所制之拂子,系最贵重者,与白马尾拂同称为白拂。当时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即执白指侍于佛侧。
自唐代以降(降:通来),禅门盛持拂子,或以之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之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又执行秉拂之职务的前堂首座等五头首,称秉拂五头首;秉拂子之侍者,称秉拂侍者。或有得道者,其师则授予拂子。日本镰仓时代以来,禅林亦用此拂子,后来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诸宗于法会、灌顶葬仪时,皆视之为一种庄严具,为导师所使用。
此外,密教于灌顶时,通常以拂子轻拂受灌顶者之身,作为去烦恼、除恶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
拂尘的作用
又称拂子、麈尾。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称为拂子。 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较为华美贵重之物所成的拂子。
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
拂尘也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一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家体系里,拂尘是一种法宝,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拂尘最初是作为驱赶蚊虫的用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宗教用品,成为一种身份的标志,甚至被人们赋予了一些象征性的意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