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等地。傣族人非常注重礼仪,当地有很多的传统,那么关于畲族的传统民族风俗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畲族的传统接待客人礼仪
畲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至今还保持很多古雅、淳朴、优良的传统礼俗。
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畲族礼貌方面的礼仪
每次唱完歌,蓝陈契大妈都会作出这个动作。这是畲族传统的礼仪,意为“谢谢”。
畲族人们传统礼仪
古时畲家新婚行走嫁,即新郎迎亲,新人双双穿草鞋步行到男家,4男4女随后。这一天,同村两个姑娘出嫁,同走一条路时,谁先谁后,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让夫家远的先走。为避免先行者将“风水”带走,后行者都要用1头黄牛,角系红布,插上红花,在前面踏路,走嫁者随后,她们认为牛踏过的路子又是新路。因此,过去有钱人家都配上1只踏路牛为嫁妆。古时,畲族陪嫁尚有刀斧犁锄之类的农具,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棕衣、笠斗母羊等物作为姑娘的陪嫁。笠斗之类陪嫁物,要等姑娘出嫁后,到来年三月回头拿。
民国期间,畲村也兴花轿迎亲。畲家称轿夫为“行郎”。男家花轿到女家,女方姑嫂姐妹一般都要为难行郎,与行郎对歌。赛歌中最热闹的场面是《求蛙歌》,即女家要以歌把行郎的“蛙”撬出来。“蛙包”是行郎预先在夫家准备好的硬币红包。当迎亲花轿进入女家厅堂时,新娘就大哭大闹,佯装不愿意出嫁,哭诉别情,待到午后,轿夫和媒人再次催上轿时,堵开始梳妆。新娘梳妆完毕,由母舅扶出厅堂与胞弟举行分灶仪式,然后新娘入轿,神堂上放水一桶,意为压黑火。
胞弟拉轿扛“留轿”,花轿在厅堂上两进两出,意为留风火,最后抬轿出门。接着新娘轿子出村前,村董事在路口摆上一张桌,正两用绣花桌幔围着,桌上摆三杯酒,意为“拦风水”。花轿出村,男方须向拦门交个“拦旗”红包。否则董事不搬开桌子,轿子无法通过。“拦旗包”收入归公,做为村里公益事业开支。花轿经“留轿”、“拦旗”等礼俗后,上路到夫家。
畲家拜堂的厅堂上一般贴有“功建前朝帝喾高辛新敕赐,名传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对联,横眉为“凤凰到此”。新郎头戴红缨帽,身着蓝色长衫,肩披大红新带,脚履双鼻布鞋,从后厅步出,站在新娘左侧,在一片歌声中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则头戴凤冠,手执花织掩面,由送嫁嫂掺挽,不拜。
新人入洞房后,众人拥入洞房“闹房”,唱《猜种歌》,新娘将嫁妆中随带作物种籽一包包递出。完婚宴称“请大酒”,客席散后还为新郎办一桌“佳期酒”,又称“暖房酒”、“新郎酒”。由暖房头(或称八仙头)和暖房脚8名陪伴新郎入席。入席者通常都穿长衫戴礼帽,席间每个程序都要唱诵歌令,且边吃边轮番与洞房内的新娘及其陪伴者对歌。新郎酒至“上下四盘”(前四道菜)结束,转入“闹房”。闹房从叫门起,每个程序都要唱诵歌令。其程序有进门、翻床、寻取“凤凰蛋”(染红的熟鸡蛋)。找到“凤凰蛋”后,大家合唱《喜庆歌》结束闹房。闹房结束继续喝佳期酒,宴会结束送新郎入洞房。第二天新媳妇下厨房起火、洗碗、做饭。
小结:畲族人非常讲究文明,当地人勤劳朴实,对于客人也是热情好客。畲族人在平时被人帮助的时候会说谢谢,招待客人会非常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