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道德立国、安身立命的,在上下几千年以来都是来讲究仁、义、礼、智、信。而当下社会却存在着很多道德乱想,致使很多人渐渐的觉得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正在渐渐的没落,那么,是哪些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围观呢?一起去中国礼仪文化去看看吧。
失落的礼仪之邦1:突破底线
周立太事件:底层道德如何被突破?
周立太帮助底层农民工打官司胜诉,可他们拿到巨额赔偿款后,马上逃之夭夭,拒付周立太诉讼费。一个重庆巴南区的农民张某委托周立太打官司,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张某胜诉,除了医疗费,被告赔偿他将近25万元。但张某拿到钱后,不但不给诉讼代理费,周立太找他要时,还往周立太身上泼尿。对这类当事人,2007年8月16日,周立太曾发表博客文章《又有一群“狗日的”跑了》,愤然骂道:“真是他妈的一帮畜生!”
事实上,所谓“人穷志不短”,只是自励与励他时的说辞,在残酷现实的逼迫下,“人穷志短”才是事实。
更重要的是,底层人的底线,特别是今日之中国伤残农民工的底线,之所以会如此之低,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良好道德传统彻底抛弃,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如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欠缺、经济压力过大等,还和整个社会环境不断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密切相关。
政府部门的底线。1997年周立太在深圳为800多名断腿断手的农民工打官司,2001年又为56名被非法搜身的女工提供法律帮助。在此过程中,他告倒了劳动局、仲裁委。这暴露了在劳工权益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说明一些政府部门突破了自己的政治底线--不但没有基于公平和正义维护劳工利益,反而变本加厉地损害劳工利益。但,这就是现实。
司法机构的底线。一个匿名法官打电话给周立太,说:“你一个断手的案子就要老板赔20万,都像你这么打下去,所有的老板都得被吓跑。到时候,我们的电费谁来交?法院的收入谁来保证?”这话,让周立太凉彻肌骨。我读到这句时,也一样凉彻肌骨。某些法院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利害相连,丧失独立判案原则,更加触目惊心。但,这也是现实。
2001年底,周立太被司法局先是直接扣留律师证,接着被清理。你能说,司法局没突破自己的底线?但,这还是现实。
企业的底线。所有企业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的本性。周立太的律师事务所也如此,他从来都说自己不是无偿的法律服务,也不是政府的法律援助机构。不过,企业也要有道德和法律底线,那就是不能损害劳工的权益和人格尊严。
政府、政党、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企业、律师、媒体、农民工等的底线,共同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线;反过来,整个社会的底线,又直接影响各组成部分的底线。这是一个永不休止的逻辑循环,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规律都一样。因此,要想提升底层人的道德底线,就必须全盘谋划,而不能就底层说底层。否则,就会陷入怪圈,并且越陷越深,以至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