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唐僧是观音菩萨指定的西天取经的圣僧,那么一路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妖怪要抓他呢,因为吃了唐僧的肉之后,就可以长生不老。那么,为什么唐太宗为什么不吃了唐僧呢?本期历史悬案,小编将带大家去看看这件事的个中缘由。
原文精读
众怪道:“四个和尚,内有一个白面胖的,有一个长嘴大耳的,师兄可曾问他是那里来的?”道士道:“内中是有这两个,你怎么知道?想是在那里见他来?”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今早到我洞里化斋,委是妹子们闻得唐僧之名,将他拿了。”道士道:“你拿他怎的?”女子道:“我等久闻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故此拿了他。”
——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乱弹西游
唐僧师徒西行一路所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冲着唐僧的肉去的;二是冲着唐僧的色来的;三是孙悟空为民除害主动提出降妖除魔的。这三类中,后两类是相对容易理解的:美女爱上唐僧这个小白脸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而遇妖降妖也符合孙悟空的性格。惟独这第一类想吃唐僧的妖怪最莫名其妙。
首先,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是谁传出去的?妖怪们是如何得知这个重大消息的?白骨精是取经路上第一个提出“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妖怪,在此之前,关于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的说法并没有流传。白骨精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白骨精的这句话透露了两层意思:一是白骨精是从“家人”那里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家人”是如何了解的不得而知;二是唐僧肉太宝贵,所以吃的时候只能“吃他一块肉”,这就为后来所有妖怪逮住唐僧却并不急于吃他定下了基调,连红孩儿还知道把老爹请过来一块吃,那是真把唐僧肉当作宝贝了。众人都是传,但谁都没有实践过的事,大多都是靠不住的。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种说法的流传,基本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其次,为什么有的妖怪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有点妖怪不知道?在白骨精之前,唐僧悟空已经遇到了熊罴精黄风怪,前者相中的是袈裟,后者本意是“要拿几个凡夫去做案酒”,撞上了唐僧师徒而已。他们都不知道关于唐僧肉的传说,难不成是传说还没散布开来?盘丝岭盘丝洞的蜘蛛精知道这个传说,而她们的师兄黄花观倒是却不知道;而促使道士铤而走险的,不是师兄妹之间的情谊,而是唐僧肉的诱惑。蜘蛛精的消息为什么比蜈蚣精灵通呢?难道是她们可以经常与别人“零距离”沟通因而有机会获得更很多第一手资料?
再次,为什么知道唐僧肉传说的多是妖怪,凡人哪怕是强盗都没有听说过?“心猿归正”之后,马上“六贼无踪”了,这六贼索要的无非是马匹行李而已,压根对吃人肉不感兴趣。在西梁女国遇见蝎子精之时,唐僧肉的传说已经流传甚广了,待打死蝎子精之后,在山坡又遇见三十多个贼人,唐僧吓得“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这伙强人却回答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像牛魔王之类的妖怪,几乎已经修行到“不老”的地步了,却还对唐僧肉情有独钟,相反那些活到七十已经是古来稀的贼人,按理说是最渴望长生不老的,却对唐僧肉的传说表现得相当孤陋寡闻?
不妨打个比方,要是唐太宗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他会是想法吃了他呢?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放他西行?
据说,清嘉庆年间《西游记》善本在第二回记载,是观音菩萨说的,金蝉子十世修行的好人,其有仙丹之妙用,等等。观音菩萨的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十有八九是听如来说的。如来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他要安排唐僧去西天取经,而且路上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师徒所遇到的妖怪中,有不少是领导身边的人,跟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知道不少内幕,也有最大的可能听说唐僧肉的价值。他们下凡为妖,自然和他们沟通的也是妖,所以凡人不知道这消息而他们知道。
如此看来为了设置这九九八十一难,如来和观音还真是煞费苦心了。不可能都安排成强盗拦路,因为凡人不经打,孙悟空的金箍棒太厉害,所以只能安排要驱赶孙悟空的时候把这伙人派上用场;也不能都安排成好色的女妖,那样就太千遍一律了;也不可能都安排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样就成英雄孙悟空的个人秀了。为了凑这个八十一个数,观音菩萨们可是还亲自“试禅心”了呢?第十七难赫然便是“四圣显化”。
具备普遍的吸引力且能百试不爽的诱惑,一定是最能调动人的欲望的东西,除了色,基本就是延长寿命了。把这样一种巨大的诱惑附在唐僧身上,是如来和观音比较省事的做法。但是,相比已经很长寿的妖怪,凡人对延长寿命的渴望无疑更为强烈,所以如来和观音编织的谎言,是无论如何流传不到民间的;而对延长寿命的最最渴望的,自然就是皇帝,所以唐太宗对于想吃唐僧肉,以实现长生不老的伟大心愿,那是想都不能想的事。
所以,唐太宗不吃唐僧肉,非不吃也,是不知也。
现实对照
记录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的《贞观政要》里有句话: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如果人生的一个“杯具”,那欲望就像是随自己的心情加入的水;如果要加的水过多,是要溢出来的。所以《史记》还说:欲而不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得不到的东西似乎总格外美好,但风险恰恰越大。
你可能也喜欢
唐太宗为什么不吃了唐僧
手把手教你学会还寿生债
揭秘子时不能做的六件事
追求小姑娘适用吗?